学习交流

当前位置:主页 > 学生生活 > 学习交流 >

哈萨克斯坦留学生:架起中哈文化桥梁

作者: 时间:2016-10-08 21:57 来源:未知
摘要:在文化交流中,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,他们用年轻活跃的思维,吸收精彩纷呈的他国文化,是沟通中外文化的天然桥梁。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友谊源远流长,在当下一带一路的交流...

在文化交流中,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,他们用年轻活跃的思维,吸收精彩纷呈的他国文化,是沟通中外文化的天然桥梁。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友谊源远流长,在当下“一带一路”的交流中,人文互动也日渐增多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就有一群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,他们来到中国求学的同时,也让中哈两国的年轻人“零距离”接触,互相揭下了对方神秘的“面纱”。
IMG_256
  “哈萨克斯坦春节时,尤其想家”
  走出熟悉的环境,进入陌生的国度和人群,这一切,其实很需要勇气。今年22岁的加娜尔,已经来南京四年,现在在南信大上大三,读会计学。
  最初,她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来到南京。“读高中时,爸爸就让我去孔子学院学了半年中文,因为现在哈萨克斯坦的中国企业很多,对汉语人才的需求量大,学了中文,以后找工作会更有优势。”
  高中毕业时,加娜尔试着申请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,没想到,竟然成功获得了奖学金。家人知道后,一致支持她到中国学习。
  这个22岁的小姑娘,声音中充满了活力与洋溢的热情,一口顺溜的中文,藏着些异域腔调。但刚到中国时,加娜尔因为沟通障碍着实有过一阵低落期。虽然学过中文,但是听说读写,尤其以读写的难度最大。“我们的课本都是中文,老师讲得稍微快一点,就很难跟上节奏。”
 “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,这真不假!看简单的书还可以,但一看专业书就麻烦了。”2014年8月来到南京,在南信大念应用气象学的塔斯肯深有同感,小伙子从初二开始,就在在孔子学院学中文,“我很早就有打算来中国留学,因为中国的学校授课质量高,我也可以见世面。”
  除了语言关,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风俗,让两位留学生都感到了一丝低落。“我们哈萨克斯坦是吃肉的民族,平时吃马肉、羊肉、牛肉,但因为信仰伊斯兰教,不吃猪肉,可南京一般是吃鸡肉,所以一开始,饮食上确实很不习惯。”每年3月22日左右,太阳直射点在赤道、昼夜平分的时候,是纳吾热孜节,即哈萨克斯坦的春节,“那天,学校里不会有春节的气氛,这种时候尤其想家。”塔斯肯说。
  逐渐融入、逐渐熟悉,中国同学的热情和帮助,让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很快消除了距离感。大一的一次考试前,加娜尔看着天书一样的课本犯了难,同年级的同学都在忙着复习,她只好试着给一位朋友的中国朋友打电话,“这个中国朋友上大二,考试时间不一样,也许会有时间,但我们平时不常联系。”没想到,这个朋友一口答应下来,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,一直陪着加娜尔上自习,帮她解释专业问题。“这样的朋友,是真朋友!”

联系我们
Contact
联系我们
我们很想听到您的声音

联系人:周健

联系电话:025-83607702

微信:z13327826889

手机号码:13327826889

客服QQ:3415522581

Email:study_jiangsu@sina.com

地址:中国南京市浦口区浦口大道雅居乐酒店东侧门

[向上] 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15951802660

Copyright © 2002-2016 留学生招生 International student admissions 苏ICP备13058985号 版权所有

在线客服

在线咨询

在线咨询

在线咨询

咨询电话:
15951802660
二维码

关注微信